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
作者:夏冰 栏目:热点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2-01-11 17:49 阅读量:15879
内容摘要: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1月的广东汕尾,最高气温依然超过20度但凌晨两点,凉意渐浓在一片黑暗的苞谷地里,几缕亮光与重重树影一起随风摇曳,伴伴随着嗖嗖的响声别怕,那是戴着头灯的农户正在抢收即将通过拼多多发往全国各地的年货——甜玉米
这片玉米地的承包者,27岁的黄轩,来自中国甜玉米之乡广西横州作为农二代,他毕业就到深圳打工,做了几年流水线工人,觉得离当老板的梦想越来越远,于是回老家,种甜玉米与父辈不同,他不仅把甜玉米卖到线上,还把它发扬到了广东
甜玉米喘气快,农户要赶在日出前赶紧采摘,避开高温,锁住鲜甜。刘威|摄
与之类似,11年前,当横州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逆行者秦宗暖辞去广东的工作,返乡务农,种起了甜玉米其间,他牵头成立鑫源果蔬,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包括基地,深加工,青贮饲料加工等在内的全链条产业不仅生产玉米,他还通过拼多多等平台销售,订单量达到近10万单/月
临最近几年关,香甜脆嫩的玉米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热销年货之一但在横州,甜玉米通常一年三造为承接春节等销售旺季,横州人最近几年纷纷到毗邻的广东汕尾,惠州,徐闻等地承包土地,种植第四造甜玉米
甜玉米的故事是横州青年返乡创业的缩影之一依托甜玉米等支柱产业及电商,越来越多横州年轻人选择结束与亲人分离的生活,踏上回家之路他们的回归,既带回了在外历练的经验与技术,也唤醒了小城发展的活力与激情
再见,打工人你好,新农人
两年前,何婷还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Amy时,她每天妆容精致,蹬着细高跟哒哒哒地走这个80后湘妹子的前半生是一部小镇青年的奋斗史:考学,北漂,买房,结婚,生子,成为一名家住朝阳区的朝阳群众
两年后,Amy变成了穿梭于玉米地的农妇们时常谈起的小何,与秦宗暖一起把甜玉米卖到线上。
没有很多人离开北上广时的纠结,何婷利索地卖掉北京的房子,欢天喜地回到丈夫家乡,全国的果篮广西南宁她的心情可以用一副药材来形容——当归,应当归来在这里,老人回归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重要的是,何婷找到了她创业的灵感——广西那些闪闪发光的农产品
玉米本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伴随着甜玉米实验成功,其身份又多了蔬菜和水果两个标签松仁玉米,玉米烙,玉米排骨汤等都是时常出现在年夜饭上的传统菜肴
去年,当决定做一番农产品上行的事业时,何婷的团队一拍脑门,做了款小程序,搜罗各种广西土货在线售卖,被横州人称作玉米大王的秦宗暖是她试图发展的第一个客户。
最终,何婷没说服秦宗南,反而被他策反近几年,鑫源果蔬一直是华盛绿能等拼多多头部商家的甜玉米供应商,深入了解拼购+产地直发模式后,秦宗暖萌生直接触网之心直接下场卖玉米不香吗就这样,拼多多让两位新农人重新达成共识
以前,好男儿志在四方,如今,好男儿志在家乡横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彭楷如此比喻
打工与回家种玉米,各有各的苦,但种玉米赚得多一些黄轩称,目前日供玉米超过1万斤,线上线下各占一半,近两年都得了钱
在彭楷看来,人才回流的迹象正越发明显以前,年轻人挤破头要到广东打工,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工资四千五而今,家乡的农产品越来越‘得钱’后,大家纷纷返乡,有的做电商,有的搞种植,各展所长
去年5月横州发布的《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显示,该县累计投入创业创新支持资金约5.15亿元,吸纳带动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6万人,累计孵化企业114家。
丰产从计划生育开始
作为农业大县,横州拥有两张名片,茉莉花与甜玉米在黄轩的记忆中,读书时,家家户户种玉米丰收时节,到处都是采收者,空气中都是玉米的清香
横州种植玉米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彼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率先培育出全新的玉米品种——超甜20号在选择试种地时,一位老教授背着70斤玉米种子来到了横州市校椅镇甜玉米最宜生长的温度是24度,而横州当时的历年平均气温是21.6度彭楷说
超甜20号后来成了我国大陆甜玉米的当家品种参与试种的校椅农民也成为横州甜玉米产业的拓荒者
初来乍到的甜玉米1984年仅有50亩,去年达到25.06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首位,年产鲜苞26.88万吨,鲜苞产值7.08亿元。
这一飞跃,源于当地对甜玉米实行了计划生育——玉米秆只留下最优秀的苞与北方玉米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不同,横州甜玉米一年三造,每造生长周期最长78天,故集中资源,一秆精养一苞
为更好地优生优育,当地农技人员还提倡变直接播种为育苗移栽彭楷解释,以前,农户只管扔种子,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无法统一采摘改良后的做法是,首先统一育苗,再挑选壮苗进行移栽,采收时一步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目前,横州甜玉米已形成营养杯育苗+免耕+定向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的种植技术体系,平均每造亩产也从600斤大幅攀升至2300斤。
甜玉米产业从校椅镇扩展到两广地区,成为养育一方百姓的富民产业,仅横州石塘镇就有3万人从事甜玉米相关工作。刘威|摄
比起好不好种,劳动者更关心得不得钱2007年后,甜玉米的赚钱效应凸显,价格从每斤几毛钱上涨至2元多,2017年甚至卖出2.8元/斤的高价市场对脆甜爆浆的甜玉米的偏爱,反映了当地政府对错峰竞争的精准把控广西甜玉米的竞争产区包括海南,云南等省,集中在3月上市,横州的第一造玉米五月中下旬才开卖
与此同时,电商也成为当地甜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玉米不耐储存,从保温袋,泡沫箱到冰袋,发泡膜,能想的办法都试过了,最后发现还是保鲜膜效果好秦宗暖说,近两年,伴随物流设施及保鲜技术的改进,越来越多的年轻种植大户开始为线上平台供货
更大的市场需要更多玉米,但横州土地有限于是,掌握种植技艺的年轻人开始外出流转土地,供应元旦及春节的全国市场广东的汕尾,徐闻等地也因而出现了横州新农人与甜玉米的身影
家门口的奋斗,才是生活
当一座小城同时拥有支柱产业与新鲜血液,它开始变得既时髦又活力十足你知道小红书上的‘乡村超模’陆仙人吗他就是我们横州人你知道某某明星吗她就给我们的‘网红玉米’带过货
当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当地的新农人不再满足于只做隐藏在供应链里的玉米大王去年以来,在拼多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加速上行的过程中,他们顺势而上,通过产地直发,让家乡的鲜玉米直连千家万户
除了鲜食玉米,当地新农人们还挖空心思,将玉米吃干榨尽,甚至发展出了生态农业——先卖玉米笋,再卖玉米苞,玉米花做凉拌菜,玉米秆喂牛,牛粪种蘑菇,菌糠还田种植甜玉米。
我们工厂主要负责收购社员及其他种植户的玉米秆,经过加工后,销售到贵州,海南,云南等地的奶牛场,养羊场鑫源果蔬合作社社员老谢说,这门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可以做到近百万的利润,让他彻底断了去广东打工的念头
过去,农民要处理废弃秸秆,秸秆收割粉碎机创造了新商机老谢的玉米秆饲料厂目前年产饲料3万吨
围绕玉米产业,横州目前正形成一种全新的产业分工: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做电商,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搞种植,加工等,六七十岁的老人则发挥余热,是分拣,打包的能手他们日薪最低150元,最高300元,旺季甚至可以月薪过万
在黄轩看来,种玉米虽然苦,奔波于两广及云南等地的他两天就要跑掉一箱600元的油,但这7年,玉米让我买房买车,过上了农村人向往的生活。
这一望无垠的苞谷地让横州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希望与未来。秦宗暖|摄
横州市电商办副主任黄振武告诉记者,目前,横州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可为全市企业提供冷链仓储,农产品集中分拣配送等公共服务,解决了小宗农产品运输问题目前物流服务已辐射233个村点,快递服务费用处于全区县域较低水平我们的快递可以每天上门服务,哪怕店铺拼单量只有几件,快递小哥也会准时取件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8月,横州市网商数量5257家,带动就业创业1.68万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96亿元,同比增长34.54%。
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也正带动当地甜玉米产业提质升级此前,当普通应季甜糯玉米线下批发价每公斤4元时,横州生产的白甜289和中国红两款精品水果玉米在线上就卖出了单个8—10元的售价
强农必须走品牌之路彭楷认为,横州的甜玉米要抓住拼多多年货节等机遇,推动产业从成吨卖,称斤卖的粗放模式向论个卖,精深加工后再卖的精品模式转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