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网 | 手机客户端 |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后轮转向技术:从豪车专属到大众普及的跨越

作者:先轸    栏目:热点    来源:中国广告网   发布时间:2025-04-21 11:12   阅读量:13092   会员投稿

内容摘要:后轮转向技术:完成从豪车尊享专属到大众日常普及的惊人跨越 在新能源汽车体型不断增大的当下,新车发布会上常现这样一幕:一辆身形较大的新能源汽车在狭窄道路上轻松完成一把掉头,展现出极为灵活的操控性。这种灵活操控源于车辆在最小转弯半径上的优势,...

后轮转向技术:完成从豪车尊享专属到大众日常普及的惊人跨越

在新能源汽车体型不断增大的当下,新车发布会上常现这样一幕:一辆身形较大的新能源汽车在狭窄道路上轻松完成一把掉头,展现出极为灵活的操控性。这种灵活操控源于车辆在最小转弯半径上的优势,背后的关键技术便是 “后轮转向”。

传统汽车的转向通常由前轮负责,后轮或是从动,或是用于驱动。而后轮转向,即后轮也参与到汽车转向过程中。它在不同场景下优势显著。在低速场景,汽车转向时后轮会与前轮反向偏转,通过 “虚拟轴距缩短” 效应,有效减小转弯半径,在泊车和城市驾驶中十分实用;在高速场景下汽车变道时,后轮会与前轮同向转动,借助 “虚拟轴距延长” 效应增强车辆稳定性,减少变道或转弯时的车身侧倾。

后轮转向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已久。上世纪 70 年代的保时捷 928 便是早期应用案例,其前悬采用双叉臂,后悬是基于拖拽臂式悬挂改良的 Weissach 结构。在高速转向时,该结构能通过后悬架衬套形变,让后轮向内侧微量转向,优化车辆弯道姿态,提升性能。不过,这种依赖底盘机械几何设计或橡胶衬套形变实现后轮转向的方式,没有电子控制,属于被动式后轮转向,雪铁龙、萨博等车企也曾在量产车上小范围尝试。

如今,后轮转向已迈入主动式时代。车企借助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或电机驱动,实现主动式后轮转向角度的精准、快速动态调整,还支持 OTA 升级。并且,依托新能源汽车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后轮转向能与车辆其他功能联动,如小鹏 X9 的后轮转向与 XNGP 智驾系统配合,提升自动泊车时的车位识别率;华为 ADS 3.0 中,后轮转向与高精地图结合,实现弯道预瞄转向,提高过弯速度。

在市场普及方面,曾经作为百万豪华车专属的后轮转向技术,如今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开始进入主流市场。比如这一代奔驰 S 级发布时,后轮转向被视为亮眼技术,可在 0 - 200km/h 速度范围内,实现低速 ±10 度、高速 ±4.5 度的后轮转向。而现在,20 万级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也配备了类似功能。

我们整理了国内市场售价百万元以内具备后轮转向技术的车型榜单。其中,智己 L6 以 21.99 万的价格标配后轮转向,凭借 ±12 度的后轮转向角,拥有类似横向移动的蟹行模式,能轻松应对狭窄路况。榜单中,中国新能源汽车虽数量不占优,但价格排名靠前的多为中国品牌,且后轮转向基本是标配,尤其是智己的两款车型,全系标配后轮转向,有力推动了该技术在主流市场的普及。不过,后轮转向技术上车面临空间和成本挑战,中型车以下因尺寸限制,采用后轮转向可能影响后排和尾箱空间,还会增加整车成本,如理想 MEGA 就因要最大化第三排空间和座椅舒适性,放弃了后轮转向。但对于主打操控性的产品,后轮转向带来的出色操控体验对消费者极具吸引力。当传统豪车还将后轮转向视为高端技术,甚至需加价选装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将其在 20 万级车型上实现标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正不断推动高端技术走向大众,下一个有望在 20 万级别普及的高端技术会是什么?欢迎探讨。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