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博物馆”“建”证首都时代变迁
作者:牧晓 栏目:热点 来源:新华网-北京 发布时间:2024-10-08 13:57 阅读量:7128
内容摘要:从百业展览的摇篮,到以文化空间呈现文化价值的前沿窗口,北京展览馆承载了怎样的新使命? 从带着油墨香气的大型印刷厂,到修旧如旧的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新华1949”何以在城市更新中探出再生之路? 从嘈杂拥挤的“动批”,到高楼林立企业汇聚...从百业展览的摇篮,到以文化空间呈现文化价值的前沿窗口,北京展览馆承载了怎样的新使命?
从带着油墨香气的大型印刷厂,到修旧如旧的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新华1949”何以在城市更新中探出再生之路?
从嘈杂拥挤的“动批”,到高楼林立企业汇聚的金科新区,新地标迸发出怎样的发展动能?
在有着“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北京西城展览路地区,这些疑问都能找到答案。10月7日是世界建筑日,展览路街道主办“让建筑说话”主题活动,深入挖掘、集中展示辖区建筑文化资源,以其承载的光阴故事“建”证城市发展。
建筑里的“历史教科书”
辖区面积仅5.87平方公里的展览路街道内,称得上“之首”“之最”的建筑真不少。
这里有新中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展览馆、亚洲第一座现代大型天文馆、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现代动物园、新中国第一住宅小区百万庄小区、新中国第一家大型印刷厂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向新而生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
岁月长河缓缓流淌,一座座标志性建筑如文明载体,留下深远影响。“建筑见证发展、慰藉心灵、传承文明。”展览路街道工委书记夏淑敏说,展览路地区有着历史与现代交融互通的天然禀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革命文化在不同的建筑间交相辉映,绽放时代光彩。
1954年建成的北京展览馆前身为苏联展览馆,高耸于87米尖塔的红色五角星分外耀眼。这座凝聚着100多名工程师、50000多张施工蓝图的建筑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典范,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作为展览业的发源地,北展是国家大型成就展的首选场馆,也是各行各业品牌展会的摇篮。建成初期,一条方便展品运送的铁路线从北京西站直达展览馆后方,足见当时的展览盛况和观展热情。
“70年来,北展是当之无愧的‘孵化器’。”北京展览馆集团副总经理杨倩说,曾经,很多行业通过展会在这起步成长,现如今北展不断打造文化内容的“孵化器”,为百姓带来前沿的文化体验,“近年来我们积极引进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启动‘国际艺术家驻留’计划,充满实验性、开放性及公共性的艺术家沙龙、展览、活动将陆续与大家见面。”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坐落在展览路地区的北京动物园是中国开放最早的动物园,它的对面曾是耳熟能详的“动批”。而现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北京金融科技中心、奇安信大厦等矗立于此,“动批”完成“腾笼引凤”,新地标金科新区呈现在人们眼前。
走进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150米长、挑高7.5米的“星河长廊”经常举办科技成果展,可远眺西山俯瞰北展的“星空花园”为员工提供会议交流等综合服务,1100余个金属衣架、2000多个工程焊点组成的“白泽迎溯”创意雕塑致敬着曾经的“动批”商户……
这所极具现代化与人文情怀的楼宇中,科技、金融、绿色能源产业相互碰撞,不断催生出发展新动能。最新数据显示,金科新区汇集头部金融科技企业、专业服务机构184家,去年税费收入超过15亿元,是“动批”疏解前的25倍。
城市更新不仅激发着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提升着城市的文化内涵。
红砖青瓦、绿树长廊,修旧如旧的工业厂房和绿树相互掩映。由旧厂房华丽变身的新华1949文化金融与创新产业园原为新华印刷厂,大批经典著作从这里走向大江南北。
园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大字本楼”门前嵌着铜制铭牌,记录着建成年份、建筑结构和用途等信息。就在不远处,一块大屏内的创意数字人实现互动问答指引,又为园区增添了新颖的文化体验。
“印刷业天然带有文化属性。”中国印刷有限公司园区运营拓展总监武赫说,2011年新华印刷厂旧址启动改造,过程中,园区始终坚守保护优秀工业遗产的原则,精心呵护原有厂房的历史风貌,逐渐蜕变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传续精神、为城筑梦
7日,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的星空花园,北京建筑大学学生以手绘和板绘的形式描摹出展览路“首建典藏地”4条线路共28个建筑点位,细腻的笔触下是众多建筑承载的群体记忆和情感,零光片羽中蕴藏传承至今的精神力量,充满面向未来的憧憬。
1954年,北京展览馆建筑工地上走出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克服建筑体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冬季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确保展览馆如期建成,承接了新中国第一个国际性的展览会。“原计划用478个工日支起的拱顶大梁模板,最终以181个工日提前完成,成为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杨倩说,“一句‘玩儿命干’的口号响了70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
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由著名建筑师张开济设计的百万庄小区有“共和国第一社区”之称。然而,历经岁月洗礼,老旧小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显露出来。
“这里是《林海雪原》的诞生地,《血色浪漫》的发源地,红色文化的传承地,更是基层治理的改革试验田。”百万庄东社区党委书记石成龙说,社区党委创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红墙先锋 红色温度”模式,“柔性沟通”拆除违建,“阳光会商”解决诉求,探索出一条将“温度”转化为为民服务“真度、实度、速度”的治理路径。
建筑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徜徉在这座“建筑博物馆”中,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座座“凝固的交响”与时代同频,时刻流淌出新的音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