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寒冬,北交所成“救命稻草”
作者:如思 栏目:热点 来源:同花顺财经 发布时间:2023-11-22 19:41 阅读量:5760
内容摘要:北方的冬日寒意渐浓;北交所却日渐成为投行保代们的“救命稻草”。 由于投行IPO收入与上市公司首发募资规模高度挂钩,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发行市盈率偏低、首发募资规模较小的北交所,并不在部分券商投行的优选之列,一些头部券商保代更是在北交...北方的冬日寒意渐浓;北交所却日渐成为投行保代们的“救命稻草”。
由于投行IPO收入与上市公司首发募资规模高度挂钩,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发行市盈率偏低、首发募资规模较小的北交所,并不在部分券商投行的优选之列,一些头部券商保代更是在北交所业务上马马虎虎。
如今,随着沪深交易所IPO节奏的阶段性收紧,保代们的态度大逆转。北交所正在成为诸多保代的展业首选地。头部券商,在北交所业务的发力更是明显增大。
11月1日至22日,北交所新上市企业共6家,其中4家由头部券商保荐,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601066)、国泰君安均位列其中。而在过去,北交所保荐主力则是中小券商。
头部券商渐成主力
从近期北交所主承销商与保荐机构来看,新特点正在出现:头部券商占比日渐增大,甚至超越中小券商成为新晋主力;有些昔日在北交所业务上投入颇少的头部券商,下半年来北交所保荐项目翻倍式大增。
截至11月22日,北交所新上市企业共6家,其中4家由头部券商保荐承销,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均参与其中。
而在2022年全年,中信证券仅保荐1家企业登陆北交所;中金公司的北交所保荐家数更是为0。
今年下半年以来,由“券业一哥”中信证券保荐上市的北交所企业已经达到3家,是其去年全年保荐家数的3倍。
某头部券商投行管理人员透露,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些头部券商在北交所业务上的投入力度,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明显增大,8月27日官宣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后再度增强,实际效果将逐渐显现,目前公开数据呈现的仅是冰山一角。
有头部券商资深保代告诉记者,“2022年,企业问我要不要考虑北交所,但凡企业登陆创业板和科创板有一丝希望,我都建议冲一冲沪深交易所。今年上半年,企业再问我要不要考虑北交所,我建议他等一等,看看具体情况再决定。8月27日以后,不用企业问我要不要考虑北交所,我劝企业能去赶紧去;尤其是签有对赌协议的企业,千万别再等,先上市再说。”
与此同时,该保代正在全力储备北交所项目。“专精特新”属性鲜明的“小巨人”企业,自称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搭边“专精特新”的企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大市值企业,是其储备的重中之重。
多位保代告诉记者,北交所目前正处于上市的黄金窗口期,窗口期预计将持续1年左右。
9月1日发布的“深改19条”明确,企业登陆北交所的前置条件——新三板已经挂牌满12个月的计算口径为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这意味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可以同步申请北交所上市,只需在上市进程后期上市委审议之时满足挂牌满12个月的要求即可。对于尚未挂牌新三板、启动北交所上市进程的企业来说,目前转道北交所,仍有望赶上北交所上市窗口期。
“在北交所上市窗口期结束以前,我们只要把握好项目质量,成功推荐项目登陆北交所的概率就会很大。因此,在沪深交易所IPO收紧的当下,我们更愿意主攻北交所。宁可单个项目收入少,也要多做项目求稳妥。”受访保代直言。
保荐承销费板块差距缩小
于投行而言,选择重点发力板块的关键有二:一是能够拿到充足项目;二是单个项目可以获得更高的保荐承销费。
在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以前,由于有些头部券商在各个板块均能拿到较为丰富的项目,因而单个项目收入较小的北交所,不在其优选范围之内。
根据保代介绍,投行IPO收入分为保荐费和承销费,保荐费更多为“辛苦钱”,一般为几百万元,承销费才是其收入的大头。承销费又分为计划内募资部分和超募部分,前者承销投行一般可以分到首发募资金额的6-8%,规模越大比例往往越低,‘巨无霸’项目可以低于6%;超募部分投行提成比例更高,通常在10%以上,高者可以达到15%。
承销费用提成比例在各个板块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由于科创板首发市盈率显著高于其他板块,主板首发市盈率居中但项目体量大、总募资规模更大,因而科创板和主板单个项目带来的保荐承销收入更高,自然成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投行的主攻板块。与之相反,北交所由于发行市盈率徘徊在十余倍,并且几无超募可能,因而一些投行保代不愿在北交所项目上投入太多精力。
如今,随着IPO节奏阶段性收紧,投行可做的沪深交易所项目锐减;叠加科创板、创业板、主板首发市盈率的下降,北交所与其他板块的首发市盈率差异收窄。因此,上市稳定性更高的北交所,正在吸引更多投行保代的加入。
由于同一企业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固定,首发募资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首发市盈率。近来,A股不同板块之间的首发市盈率明显缩小。
从10月1日-11月22日新上市的24家新股来看,除科创板11月17日新上市的C康希首发市盈率高达441.18倍、10月10日上市的浩辰软件首发市盈率为77.77倍以外,其余22家新股首发市盈率均在50倍以下。创业板、主板首发市盈率虽然整体仍高于北交所,但其有些项目的首发市盈率被北交所个别项目所超越。
比如,北交所新股卓兆点胶首发市盈率高达24.07倍,主板11月上市的5家企业中,2家首发市盈率较其更低;截至11月22日,创业板11月暂无新股上市,而其10月上市的4只新股中,其中一只首发市盈率仅为20.53倍。
“不同板块间首发市盈率的下降,意味着企业在不同板块上市能够获得的首发募资规模差异缩小。由于投行IPO收入直接取决于首发募资规模,因而,券商投行保荐企业登陆不同板块所获得的保荐承销费用之差也在变小,收入之差的缩小,使得投行保代们发力北交所的动力提升。”受访保代告诉记者。
实际上,促使诸多保代对北交所态度大转变另有其因:北交所新股上市稳定性颇高。
“科创板、创业板对板块属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自动驾驶、氢能、光伏、储能、人工智能上市难度大增,沪深交易所各板块的盈利要求也较去年明显增加。一家企业从前期介入到成功上市往往需要3年左右,甚至在5年以上,如此长的上市时间内,如果板块上市要求变动,前期认为上市问题不大而介入辅导的企业,等到企业IPO临门一脚时,可能已经达不到新的上市标准,被迫终止IPO进程。如果企业上市失败,投行只能获得一些‘辛苦费’,IPO收入大头大概率将打水漂。”有投行保代告诉记者。
“因此,在沪深交易所IPO节奏阶段性收紧的当下,将精力放在正处于上市窗口期、上市稳定性更强的北交所项目上,相对更为划算。”其表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