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我国肉牛生产群体65%的西门塔尔杂交牛育种长期依赖国外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竹隐 栏目:热点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22-11-15 16:24 阅读量:18122
内容摘要: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正式发布优质肉牛品种华西牛据介绍,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历时43年育成2021年12月1日通过国家动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的选育打破了我国肉牛核心种源...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正式发布优质肉牛品种华西牛据介绍,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历时43年育成2021年12月1日通过国家动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的选育打破了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增强了国际竞争力,甚至标志着我国主导品种难以自主选育,只能依赖国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肉牛品种过于依赖国外。
如何将过去的牛从服务用变为肉用,促进中国养牛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肉牛业的跨越,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进入21世纪后,对肉牛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副司长李文龙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养牛大国,饲养了世界10%左右的牛中国牛肉产量居世界前列,同时中国是牛肉消费大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200多万吨牛肉
它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肉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但由于农耕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牛育种起步较晚到80年代,肉牛生产水平还很低,良种肉牛覆盖面小,主导肉牛品种种源严重依赖进口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说,我国肉牛产业起步很晚,自有品种利用率低肉牛品种和质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没有形成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占我国肉牛生产群体65%的西门塔尔杂交牛育种长期依赖国外,其核心种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0%,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品种是竞争力的核心。
中国的肉牛育种工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总农艺师刘永明介绍,就华西牛的育种过程而言,早在1971年,育种家就以三河牛为母本,引进短角牛,利用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等品种,进行了一系列的本地驯化,纯种繁育评估和杂交试验此后,这项工作就没有停止过
2002—200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对东北,云南,湖北,山西,新疆等养牛区进行了调查当时,刚回国的研究员李俊亚带领他的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试验,把三高两宽作为肉牛新品种的选育目标,树立了打破垄断局面,发展民族品牌,丰富百姓餐桌的理想考虑到存栏奶牛数量,记录的完善,工作配合的积极性等诸多因素,他们最终确定内蒙古乌拉盖为肉用西门塔尔牛新品种的繁育基地
李俊亚介绍,华西牛的养殖始于1978年经过43年的杂交改良和不断选育,形成了体形外貌一致,生产性能突出,遗传性能稳定的专业化肉用牛新品种——华西牛栽培过程经历了杂交探索阶段,种质创新阶段和育种改良阶段三个阶段
优质肉牛,打破种源瓶颈问题
此次发布的华西牛是官方批准的品种,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李俊亚介绍,华西牛不仅适应我国北方的牧区,农区和农牧交错区,也适应南方的草山,坡地成年公牛体重900公斤,成年母牛体重550公斤以上,屠宰率62.39%,净肉率53.95%,日平均育肥体重1.36公斤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华西牛的选育是打破我国肉牛种源瓶颈的重大突破刘说,减少了我们国家对外来种源的依赖,有利于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强国内种牛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这是中国种业扭亏为盈的代表性成果农业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谢衍说,‘华西牛’的培育成功,是我国动物育种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积极实施国家种业振兴行动计划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从群体性能来看,华西牛新品种生产性能优异,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点,与国外主要品种性能相当在核心技术上,突破了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封锁,开发出专门的育种芯片,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在组织机制上,成立了育种联合会,作为实体运作,有机整合了育种企业,科研机构等优势单位的力量,加快了育种进度每一项工作都是中国肉牛养殖史上的重要一步
据李俊亚介绍,预计到2025年,华西牛每年可提供比特犬400头左右,我国肉牛自主繁育率将提高到70%到2027年,每年提供优良品种的公牛达到500头以上,自主供种率达到80%,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同时,伴随着市场商业化育种模式的不断推广,按照目前的遗传进度,经过5—10年的选育升级,华西牛的生长速度,产肉性能,屠宰性能等主要肉用指标将可与美国,澳大利亚顶级肉用西门塔尔牛核心群相媲美华西牛优秀个体冷冻精子可以出口,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