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数智化为何只成功了一半?
作者:赵胜 栏目:新闻 来源:中国经济观察网 发布时间:2024-08-30 15:13 阅读量:16026 会员投稿
内容摘要:“不转型就淘汰”。要应对市场环境持续变化、技术进步速度变快、需求侧走向舞台中央等等时代性挑战,这是企业间心照不宣的共识。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行智能化改造与数智化升级已成为各个企业写进战略方向的关键一环,带来数智驱动的新增长同时,更引领...“不转型就淘汰”。
要应对市场环境持续变化、技术进步速度变快、需求侧走向舞台中央等等时代性挑战,这是企业间心照不宣的共识。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推行智能化改造与数智化升级已成为各个企业写进战略方向的关键一环,带来数智驱动的新增长同时,更引领中国企业迈向高质量的发展之途。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转型之浪潮已滔滔不绝走过20年。在20年的论证与发展中,新的解题思路随着“双碳”政策的落地,开始在这个时代发挥关键影响。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举措。
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智能化用能加快能源消费环节节能提效。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类型企业对其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中的能碳管理能力进行智能化改造与数智化升级,这就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新一块拼图。
再看时间点。当下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仅剩5年时间,双碳目标实现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犹存。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该方案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将碳排放强度降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开展碳排放总量核算工作,不再将能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
从“能耗双控”走向“碳排放双控”的政策调整,意味着双碳战略“走深向实”,全社会对于碳排放管理进一步的精细化,企业的能碳管理也面临着更全局、更精细的“刚需性”要求,但“走老路已无法抵达新目的地”。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企业需要明白,抓好“能碳管理”的第一要领是“有能力管理”——即数智化基建,毕竟要实现碳排放约束的前提,就要能够“采得上来碳数据”“科学策略管得了”“有效寻优管的好”。
减碳,不是简单的“减法”问题
而管好“能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自去年以来,一家位于浙江的机械零部件企业面对“双碳”目标挑战一直在尝试,如何有效且保证经济效益地将企业碳排放稳定控制在固定水平线以下。
这家企业位于某世界500强企业的产业链上游。响应链主企业减碳的号召,几年前,该企业在厂区安装了光伏,用上了绿电,也对燃气锅炉、空压等系统进行了节能升级,采取了初步“标准”节能降碳举措。去年下半年,该厂商面临下游链主进一步的降碳要求,要将产品碳足迹降低到一定限额,否则将被剔除供应商名单。
但新的降碳空间在哪里呢?
从该企业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其更加关注单体能源设备的改造和升级。这种方式一则节能降碳效果有限。复杂的生产性能源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单纯改造一处生产环节,或者生产车间,带来的结果不一定是全局降碳,甚至还会增加无法回收的成本。
二则忽视了对于碳的管理,企业大概知道哪个系统、哪个设备能耗最高。但无法将系统和数据打通,看到全局的能耗情况,更难以实时掌握减碳的效果数据,便也无法以此为基础实现分析利用。
那么,该如何打开新的降碳空间?
政策与经验均指向了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能碳一体化”。
具体来说,“能碳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有策略性地部署物联设备,并通过物联技术获取各个设备的用能数据与特征,并转化为碳数据,便于企业实时掌握全链条的碳足迹;再基于掌握的碳数据,进行用能预测和结构优化,形成解决方案,推动能碳协同。碳数据来源于用能的设备侧,经过一轮诊断分析后,再应用到设备侧,便可形成控制闭环,实现综合的能碳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能碳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数智化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不同于普通的数字化,数智化融合了AI、模拟仿真等领域的新一代技术,从而让决策和行动在“主动智能”的环境下效果最优。
数智化的能碳管理不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社会责任与能源转型趋势的共同要求,已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千行百业绿色低碳转型需求涌现,国内也应运而生了一批能碳数字化管理服务商。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节能降碳相关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帮助企业系统性地应对能碳管理的挑战。
能碳数智化要帮企业“按需分配”效益最优
解决方案有了,怎么用呢?
“系统买了之后用不起来,供应商安装调试完又培训了两天就撤了,后续的服务几乎没有。”一家面临减碳任务的食品企业告诉36氪,去年他们从一家云计算厂商处采购了一套企业能碳管理平台,希望可以帮助企业把碳排放降下来,管起来。但在支付了数十万的年费,摸索了数个月之后,他们发现供应商的服务跟不上,新上的能碳管理系统对于减碳几乎没有实质性帮助。
在现实中,像上述厂商一样,花费真金白银进行能碳改造,尝试多套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最后却效果有限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这背后,由于自身基因、经验和技术积累的不同,能源数字化服务商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让减碳的客户莫衷一是:
部分管理系统的功能单一,只能监测碳排放,却不能对异常能耗进行分析和提出优化意见;有的系统模块儿缺失,只能监控、调优几个能源子系统,无法将企业的用能负荷全部连通、管理起来。
细究原因,能碳数智化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高门槛的专业型业务,需要深入行业的经验来强化技术与方案的可用性。
例如,一些用能方企业可能会同时涉及电力、锅炉、暖通、空压、光储智慧运营等多个复杂的子系统,是一个多维复杂交叉的综合用能体系,做好精细化管理需要掌握每一个细分领域的know-how。
其次,对能源端的管理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禀赋,后者直接关系到当地能源的供应结构、成本效益、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在业务中,能碳管理还常常覆盖物理化学等多类交叉学科的技术难题、成本问题、基础设施、流程工艺等多维度综合性问题。
应对这一复杂命题,新奥集团董事长王玉锁10多年前就提出了泛能理念,即打造从用户需求出发,因地制宜,清洁能源优先,多能互补,以能量全价值链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用供能一体化的能源系统。
作为能碳数智化赛道的佼佼者,新奥数能作为新奥集团旗下的能碳生态智能运营商,基于三十余年能源行业经验和十余年泛能实践积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了数据驱动的能碳产业智能平台——泛能网。
泛能网沉淀有工厂、公建、园区等多类型终端用户“能碳一体化”的数智化经验,可实现基于场景角色、以千人千面形成智能的客户价值闭环。
在公共建筑场景,泛能网为杭州某大型商业中心提供制冷托管运营,并以此为基础叠加电力运维、电力交易、碳服务多维价值服务,为该商场实现年均节能率35%,综合降碳、节省账单;
在工厂场景,泛能网为全球前十的某乳制品企业下属工厂打造了集中式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空调、锅炉、水处理、配电等多重设备终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综合的能源精准管理,整体能源系统效率提升超过5%,单位能耗降低约3.5 千克标准煤/吨。
在园区场景,泛能网为宣城经开区提供低碳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推动四网融合进行多能数智管理,延伸到园区企业终端节能和低碳数智化等创值服务,助力园区蒸汽成本减少约590万元/年、用电成本节省约255万元/年、降碳约13万吨/年。
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截至目前,泛能网联合能碳服务商,为中国200多座城市中的9000多个用能方、200多个产业园区提供能碳管理与智慧运维等多维服务,累计节能10亿度电,减碳近60万吨,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案例与经验,驶向了产业的纵深和技术的高地。
随着政策指导与行业实践逐步精准落地,能源领域对数智化转型的探索也在不断升级,一些新的需求也在不断涌现,例如针对垂直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特定行业的独特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的服务。
在此基础上,泛能网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在不断升级变化,形成新的形态。
9月12日,泛能网将会召开能碳数智新品发布会,发布 “暖通智慧运营产品” “工业印染能碳管家产品”“荷光储智慧运营产品” 三款经典产品,在助力企业或机构打造“用供能一体化的能源系统”的进程中再向前一步,以数智技术持续探索能碳融合发展之路。期待与您一起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