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网 | 手机客户端 |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

绿色保险应对低碳转型风险大有可为任务重

作者:白鸽    栏目:消费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22-01-14 21:53   阅读量:10881   

内容摘要:碳中和报告:绿色保险应对低碳转型风险大有可为 国际金融报 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已近一年,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日前,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与新华社快看联合发布绿色保险报告,提出保险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碳排放治...

碳中和报告:绿色保险应对低碳转型风险大有可为

绿色保险应对低碳转型风险大有可为任务重

国际金融报

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已近一年,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日前,众安金融科技研究院与新华社快看联合发布绿色保险报告,提出保险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碳排放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3060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这份题为《保险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二:低碳时代的绿色保险产品》的报告认为,传感器,5G,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数字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产业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奠定了绿色保险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基础

众安保险常务副总经理王敏表示,对于绿色保险,保险公司一方面须借助于新兴技术来提升承保解决方案风险定价的精准性与可扩展性,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建立伙伴关系,应对绿色转型带来的风险管理挑战,帮助保险客户把握绿色经济的发展机遇。

数字技术助力绿色保险发展

当前,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色经济高速发展将是全球经济中长期的必然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向低碳转型过程中,如何管理风险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报告》认为,保险是市场化碳排放治理的重要参与方之一,通过创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能够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当前,行业各界已经关注到绿色保险在促进低碳转型,提供风险保障方面发挥的独特杠杆作用

最近几年来,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成果已经初步显现,但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在产品供给,保障覆盖广度与深度,风险数据积累,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报告》认为,科技将是双碳目标加速实现和绿色保险加快发展的破局点传感器,5G,人工智能等数字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社会经济中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方式同时,相关产业实践积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商业保险研发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或服务奠定了基础

已有实践证明,小额保险领域的技术和数字创新能够为更多弱势群体获得基础性保障这其中包括使用无人机,传感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等,在分销,承保,核保及理赔的应用能够一定程度提升绿色保险的获得感及幸福感,值得业内重点关注

王敏认为,采用新技术必然伴伴随着系统性变革,任何新的解决办法都必须考虑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复杂性,保险公司需要与多方合作共同研究气候风险,积极构建和维系与公共部门机构,企业,学术界,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的沟通平台,协作开发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新能源车险撬动交通减排

全球交通部门超70%的碳排放量来自道路车辆,新能源汽车则是交通减碳重要抓手据高盛预估,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道路运输总车辆的渗透率到2030年将达到20%,2040年渗透率接近70%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报告》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变革将对车险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智能网联汽车,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让保险公司特别是新兴的互联网保险企业能够建立数字化优势,创新开发具有特色的新能源车险产品和服务,并进行全业务链条的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特点将帮助保险公司建立包括行驶里程,剩余电量,充电行为等多因素在内的保险产品定价模型核保方面,行驶里程等车辆动态因素将会对车辆的残值评估产生巨大影响产品创新方面,通过用户的积极反馈,可以及时改进迭代产品,带来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去年1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 》,明确将三电系统及新能源车电力相关的起火燃烧,电网故障,充电桩等纳入保险保障范围,同时明确了免赔责任专属条款将有效推动新能源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过,包括主机厂,保险公司,电池制造商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金融价值链的分工与协同仍待构建及完善,他们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机制仍待构建,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保险产品的设计与定价经验仍待积累

《报告》建议,保险公司,电池生产商,主机厂等价值链主体需共同行动,通过发起行业倡议,或由相关监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等多种方式,推进各方在低碳出行的总趋势下携手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

气候,绿色建筑保险平抑低碳转型风险

最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城市化等原因,全球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3至2020年,我国10亿元以上巨灾损失事故共6起,单笔最大台风损失达36亿元面对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天气指数保险,巨灾指数保险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14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进行巨灾保险的安排,对因发生地震,飓风,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进行经济补偿此外,降水和气温天气指数保险,清洁能源发电的太阳辐射发电和风力发电指数保险,能够平抑由于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和清洁能源发电带来的扰动,改变靠天吃饭的窘境,帮助发电企业发展壮大,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

不过,气候保险正面临着技术困境,缺乏降雨量,台风等级,地震震级等历史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和受灾损失金额之间的关联。

《报告》认为,保险公司可以与气象局,气象科技公司等相关方加强合作气象局通过气象观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确保监测范围更为广泛,精准地覆盖,气象技术公司则将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天气监测,帮助保险公司设计出定价更为精准,承保范围更为广泛的保险产品

绿色建筑保险方面,据国际能源署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建筑业占全球能源和过程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的近40%,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都被包含在其中因此,绿色低碳社区及楼宇的规模化建设或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必要选择

从全球看,绿色建筑保险主要有绿色建筑财产保险和绿色建筑职业责任保险,帮助客户让建筑更加环保以及节约能源不过,绿色建筑保险比较依赖对建筑建设的选料,施工等全流程的把控,确保建筑满足绿色建筑运行评价星级标准,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报告》认为,保险公司应当与多方积极合作,以相关激励政策为基础,鼓励国家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设,推动绿色建筑城市规划方案实施,以试点项目形成示范效应,逐步累积风险知识,撬动建筑行业向绿色全面转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