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网 | 手机客户端 |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是在被朋友拉去参加的一次旧书展上

作者:宋元明清    栏目:文化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1-12-20 17:45   阅读量:10774   

内容摘要:英国总给人国民爱阅读的印象,倒也不算夸大其词,地铁上常能看到拿着书阅读的乘客虽也有人调侃是地铁里没有信号的缘故,但大体上英国人还是喜欢阅读的,人均阅读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可是,在英国买书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新书价格昂贵,因此旧书市场可谓...

英国总给人国民爱阅读的印象,倒也不算夸大其词,地铁上常能看到拿着书阅读的乘客虽也有人调侃是地铁里没有信号的缘故,但大体上英国人还是喜欢阅读的,人均阅读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

可是,在英国买书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新书价格昂贵,因此旧书市场可谓繁盛,甚至有了Hay—on—Wye这样的二手书小镇伴随着电子书的兴起,社交网络的流行,尽管获取二手书的渠道相当广泛,但大部分年轻人并不十分热衷

就我自己而言,发现旧书的魅力所在,是搬到北伦敦芬奇利路的一条老街后有一家在这类社区很常见的慈善商店,刚好开在巷口,所以总忍不住进去逛逛,因为不怎么限定收捐赠物的类型,里面卖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个小分区,那就是旧书区

这里的旧书是字面意义的旧,发黄的纸张倒在其次,有年代比较近的书使用的塑封封面几乎都打着卷,翻开书就有一股旧书特有的霉味,大部分也不过是普通的不知名小说,远远谈不上什么收藏价值,几乎可以让人完全打消购买的念头但随手翻看着,往往发现一两句扉页寄语,几行漂亮的手写体,落款竟然是20世纪50年代,突然就觉得这些普通的书有了生命力

而彻底感受旧书的世界,则是在被朋友拉去参加的一次旧书展上从罗素广场地铁站出来不远,找了些时候,一头撞进了这场仿佛可以和时空对话的展会——Bloomsbury书展

走进会场,扑面而来是旧书特有的陈年霉味,加上过时装潢的展厅,暗色的地毯,并不十分明亮的光线,和想象中充满旧日风情感的场面完全不一样一眼望去,几乎所有书商都是白头发的老爷爷,来展会的人也多是中老年人或许是因为英国人天然的冷淡性格,又或许是旧书这种特殊的交易物品,展会场面并不十分热络,买卖双方几乎都没什么表情,也没太多交流,但又有种在自己地盘的闲适自如我们在摊位前逛了没多久就彻底被迷住了

展厅是个规矩的长方形,在长方形的一侧,是收藏爱好者的首选,那里一排排立着书柜,里面整齐码放着精心保存的老式精装书,硬壳封面,烫金文字,几乎只能算是基础款,更多的是封面有着繁复花纹的,色彩丰富的精装书其中不少是耳熟能详的名作,比如《唐璜》《红与黑》等也有些是一系列的大部头,这类往往是偏专业类的书,多为历史文学相关

展厅中间是一般摊位区大桌上,密密麻麻堆满书页完全发黄的书本这里更像是旧书展里的跳蚤市场,品类极其丰富,却基本都是普通印刷的书,比起精装书的收藏价值,这些书主要还是为了满足读者们最基本的阅读需求,靠着低廉的价格,这些摊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但数量巨大又没特别分门别类,需要买家自己耐心挑选

走到展厅的另一侧,摊位上摆放的东西,完全颠覆了我对旧书的认知一开始看到的是老旧杂志和画册,尚可归属到书,旁边一摞,剪报册和集邮册,就不知该怎么界定了纯粹私人收集的剪报册,内容完全摸不到逻辑,集邮册则看得出主人收集整理很精心,按照国家分门别类,甚至有一页贴着晚清民国时期的邮票,但转手的过程中大概没有被好好保护吧,整个册子破损不堪,让人忍不住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主人,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结局呢另一个摊位上有几沓书信,其中竟然还有中文的好奇的摊主请我们帮忙翻译,定睛一看,原来那是几十年前在美国中餐馆工作的小伙子写的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很好,很想念家里虽然没什么特别内容,但这种穿越时空触到另一段人生的感觉,着实让人神魂微动

边上靠墙的一个摊位,不大的桌上也摆着一摞摞纸张类的东西,边上坐着一位戴着眼镜的老爷爷,骄傲地告诉每一个被吸引过去的人,这是真正的羊皮纸于是,大家都忍不住凑近去仔细观察纸张的细密纹理但更让老爷爷骄傲的是下面那一摞摞堆放在一起的纸张,不全是羊皮纸,翻阅一下,有地契,有收据,还有一张政府公文文件,以及一些类似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几乎都是19世纪前的尽管对大部分人来说应该没什么意义,但老爷爷很自豪地展示着这些收藏,比起交易它们,我想他可能更享受收集的过程对自己面前这些展品,他称其为蜉蝣,大概意指可以感受那些琐碎日常拼凑出的旧时光的载体

在这里,旧书的世界不只是单纯的书籍,更是承载文字和图像的媒质,串联起了不同的时空大概也因为这样,即使小屏幕占据着我们主要的生活,却也无法代替那些拿在手中的书,更无法代替留在旧书上的每一段人生的痕迹

在无锡市政协研究室原主任汤可可看来,目前,运河城市文旅协同发展机制尚未成熟,统筹规划也不够。他建议不妨以传统技艺与旅游结合为契入点培育旅游品牌产品,比如说苏州段,除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常熟古琴艺术馆等专技博物馆之外,还有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碑刻传拓”等一大批特色技艺,可以将这些与大运河旅游业相结合,拓展运河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